掌握急救技能,守护生命之光

2025年4月24日下午,在医务科的组织安排下,开展了“掌握急救技能,守护声明之光”主题下的急救知识培训活动讲座。
生活中,意外从不给人喘息的机会。心脏骤停、气道梗阻、…… 这些危险随时可能降临。
01



* 缑院长给各科室培训图
判断意识和呼吸
轻拍患儿肩部,同时呼喊其名字,观察有无应答,判断意识是否丧失。
将耳朵贴近患儿口鼻,感受有无气流,同时眼睛看向患儿胸部,观察有无起伏,判断呼吸是否正常。判断时间约 5 - 10 秒。如果患儿意识丧失且无呼吸或仅有濒死叹息样呼吸,需立即呼叫急救人员并开始心肺复苏。
胸外按压
摆放正确体位:将患儿仰卧在坚硬的平面上,如地面、硬板床等。如果患儿躺在软床上,应在其背部垫上硬板。
确定按压部位:对于 1 岁以内的婴儿,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与剑突连线的中点;对于 1 - 8 岁的儿童,按压部位在两乳头连线中点。
采用正确手法
婴儿:用两手指(中指和无名指)按压,或使用双手环抱法,即双手环绕患儿胸部,拇指置于按压部位,其余手指托住患儿背部。
儿童:用一只手的掌根按压,另一只手叠加在上面,双手掌根重叠,手指交叉互扣,翘起手指不接触胸壁。
进行按压操作:按压时手臂垂直于患儿胸部,利用上半身的力量带动手臂和手腕进行按压,按压深度至少达到胸廓前后径的 1/3,婴儿约为 4 厘米,儿童约为 5 厘米。按压频率为每分钟 100 - 120 次。
02



自动体外除颤仪(AED)是一种通过对心脏释放瞬时强电流,从而终止某些恶性心律失常,拯救患者生命的便携式医疗器械。
适用于医院外场景下心脏停搏患者,可对其进行心律识别,当识别为可除颤心律时,除颤仪能在短时间释放强电流,终止恶性心律失常,使心脏恢复搏动。
开启除颤仪:打开 AED 的电源开关,通常会听到语音提示或看到屏幕显示,指导下一步操作。
粘贴电极片:按照电极片上的图示或 AED 的语音提示,将电极片正确粘贴在患者胸部皮肤上。一般来说,一个电极片放在患者右侧锁骨下方,另一个放在左侧乳头外侧,电极片要与皮肤紧密贴合。
分析心律:AED 会自动通过电极片采集患者的心电信号,并分析心律,判断患者是否处于可除颤心律状态。在此过程中,确保任何人都不要接触患者,保持患者身体静止。
实施除颤:如果 AED 分析后提示需要除颤,对于半自动 AED,施救人员需按下电击按钮;对于全自动 AED,则会自动进行除颤。除颤时,所有人都要远离患者,避免触电。
继续心肺复苏:除颤后,AED 会提示是否继续进行心肺复苏,应按照提示继续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,直到专业急救人员到达或患者恢复自主呼吸和心跳。
03



常见原因
儿童:儿童咀嚼功能不完善,且喜欢将小物品放入口中,在哭闹、嬉笑、奔跑时,容易将食物或小物件误吸入气道。例如,花生米、瓜子、硬币等都可能成为导致气道异物梗阻的常见物品。
成人:成人发生气道异物梗阻通常与进食过快、边进食边说话或在进食时受到突然的惊吓等因素有关。此外,老年人由于吞咽功能减退,也容易发生气道异物梗阻。如鱼刺、骨头等卡在气道内。
梗阻表现
轻度梗阻:患者可能会出现咳嗽、喘息、呼吸急促等症状,能够发出声音,有一定的通气能力。此时患者通常会本能地用手抓住颈部,这是气道异物梗阻的典型表现。
重度梗阻:患者无法咳嗽、说话或呼吸,面色会迅速变为青紫或苍白,很快失去意识。这种情况非常危急,需要立即进行急救,否则可能在几分钟内导致患者死亡。
海姆立克急救法
成人及 1 岁以上儿童:施救者站在患者身后,双脚前后分开,前脚距离患者双脚约一脚宽,后脚脚跟踮起,膝盖微弯。让患者坐在自己弓起的大腿上,保持患者身体前倾、头部略低、嘴巴张开。双臂环绕患者腹部,一手握拳,拇指顶住患者肚脐上方两横指处、剑突下方,另一手抓住握拳的手。用手部力量急速拉动双臂,有力地向内、向上冲击患者上腹部,每秒约 1 次。重复动作直至异物排出或患者恢复呼吸。
1 岁以下婴儿:将婴儿面朝下,放在手臂上,用手支撑其头部和颈部,手臂放在大腿上以保持稳定。用另一只手的掌根在婴儿背部两肩胛骨之间拍击 5 次。然后将婴儿翻正,在两乳头连线中点用两手指快速按压 5 次。重复拍背和按压胸部的动作,直到异物排出。
自我急救:如果身边没有其他人,患者可以自行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自救。将上腹部抵在椅背、桌角等坚硬物体上,快速向内、向上冲击上腹部,通过产生的压力将异物排出。
生命瞬息万变,意外不期而至,掌握急救技能就是为生命争取宝贵时间。

请先 登录后发表评论 ~